最新资讯
广东省应急管理厅 2019-10-28 00:29:36
“风险隐患排查情况如何?危险区域人员转移落实没有?”今年汛期以来,我省历经22轮强降雨及多个台风袭击,位于省应急管理厅大楼内的省三防办晚上总是灯火通明。
省三防办、省应急管理厅负责人带头24小时值班,组织会商研判,又通过视频调度,了解重点影响地区情况。省派出工作组下沉一线,督导地方防御工作落实……每一次应对灾害,广东提前研判,高效预警,统一指挥、协同联动,各方力量迅速凝聚起来。
在安全生产监管方面,我省全力打好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攻坚战;持续推进危化品等七大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省检查组分赴各地开展明察暗访;21地市安委会“双主任”制度实现全覆盖……安全风险防范之盾愈加坚固。
今年1—9月,全省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持续双下降(同比分别下降22.4%、13.3%),较大以上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29.0%和39.9%,未发生重特大事故。
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广东应急管理工作开局良好,应急管理体系愈加顺畅,应急管理改革整体效应开始凸显,全灾种统筹应对、全链条有效覆盖、全过程综合管理的应急管理“一盘棋”逐步实现,为保障广东社会环境的安全稳定作出重要贡献。
统分结合▶▷
统一指挥协同联动形成应急合力
航空消防直升机在开展秋冬季森林航空消防执勤。
机构改革后,省应急管理厅承担了省应急委、安委会、减灾委、防汛防旱防风总指挥部、森林防灭火指挥部、抗震救灾指挥部等“三委三部”日常工作。如何完善统一组织、统一指挥、统一协调机制,形成防御灾害的强大合力?
每轮强降雨、台风来临前,在省应急管理厅指挥中心的联合值守办公室,来自各部门的值班人员忙碌不停。
为打通应急响应“最后一公里”,省三防办、省应急管理厅每当启动全省应急响应时,就实施联合值守机制,从多部门抽调人员参与联合值守。水利、水文、气象、自然资源等部门更派专人常驻省应急管理厅。对内,省应急管理厅的18个处室形成6个专业组,上下一盘棋共同应急响应。“启动联合值守后,多部门信息快速共享,省防总的决策能够快速传达落实。”参与值班的工作人员说。
联合值守,是新时期应急管理工作“统分结合”,协同高效的缩影。
“领导干部一律停止休假,坚守岗位,下沉一线检查督导。”国庆期间,省应急管理厅实行全厅联合值班值守,厅领导班子、各处室负责人坚守阵地,每天汇总全省车流、堵塞路段、交通事故、主要景点人流、森林防火及火灾情况。
各级应急管理部门落实24小时专人值班、首次实行“五个一”机制(“一日一研判”“一日一报告”“一日一调度”“一日一抽查”“一事一处理”)。各类救援队伍严阵以待,加强值班备勤,迅速处置各类突发事件。
今年国庆假期,我省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全省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同比下降57.7%;全省共发生森林火灾起数同比下降62.5%,未造成人员伤亡。全省没有发生重大生产安全事故。
“我们坚持统分结合、统中有分、分中有统,不同阶段、不同环节各有侧重。”省应急管理厅负责人表示,预防阶段重点统在协调上,督促、跟进相关部门日常监测、防范工作情况;预报阶段重点统在综合上,全面掌握各行业预测预报和相关信息报送情况;预警阶段重点统在会商上,及时主动组织多轮会商研判,视情况提出启动响应及响应级别的建议。救援阶段重点统在指挥上,统一发出指令,做好组织、协调、监督、指导等工作。
今年,广东以零伤亡的战绩有效防御台风“木恩”“韦帕”“白鹿”,特别是8月26日凌晨,“白鹿”带来的降雨云团使茂名信宜市金垌镇发生罕见的短时暴雨和洪水灾害,3小时降雨量达246毫米,应急管理厅及时调度指导,市县两级应急管理系统会同有关部门及时综合会商、提前部署防御,基层党委政府及时预警、果断应急处置,全镇共转移820人,无人员伤亡。
立体作战▶▷
及时预警立体救援深入“最后一公里”
在6月的强降雨中,救援队员合力将被洪水围困群众救出。
面对自然灾害,应急管理部门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大应急形势下,深入基层的预警及防灾减灾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
“1个多小时内屋内的水位猛涨至1.5米,幸亏转移得快,不然一家四口命都没有了。”8月26日凌晨,金垌镇田心村李亿昌一家转移出来10分钟后,老瓦房轰然倒塌在暴雨中。
在此之前,铜锣、手摇警报器、大喇叭响彻金垌镇的乡村夜空,各村委干部、党员率先行动起来,趟过积涝的村头巷尾,挨家挨户通知低洼地区群众撤离。
我省正着力形成农村防灾减灾“十个有”(有组织体系、有大喇叭、有警报器、有避难场所、有风险地形图、有明白卡、有应急通讯、有应急照明、有小册子、有宣传栏)的工作措施,结合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建设和全国综合减灾示范县试点创建活动,推进基层综合防灾减灾标准化建设。
除了基层群防群治,我省还着力打造全灾种的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统筹优化应急力量体系。
今年清明期间,森林防火形势严峻,各地干部职工大清早就全部出动,守路口、看山头、盯坟头,随处可见他们忙碌的身影。在重点山林,无人机巡查的同时,4架森林航空消防直升机驻防河源、梅州、云浮罗定。今年清明节期间,森林火灾数量同比下降87%,实现人员零伤亡,防灭火情况为历年来最好。
国庆期间,全省105支专业森林消防队伍共5556人提前靠前驻防,省应急管理厅紧急调拨风力灭火机、油锯等扑火装备共计1700件,用于支持补充16个基层单位和森林消防队伍,增强扑火救灾装备能力。10月11日,省应急管理厅租用的7架航空消防直升机再度启航,陆续驻防河源、梅州、韶关、云浮(罗定)执勤,开启了今年秋冬季森林航空消防工作。
每一次遭遇灾害,每一次突发险情,正是在应急部门的统一指挥下,各部门协同联动,一支支抢险救援队伍迅速抵达受灾现场,转移人员、排除险情、疏通路障、供应物资、化险为夷,保障群众平安。应急预警救援力量正深入到基层“最后一公里”,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立体应急格局。
风险防范▶▷
严查隐患压实责任维护生命财产安全
2/4省应急管理厅明查暗访组深入矿山巷道检查企业安全生产情况。
广东既是自然灾害频发的省份,也是经济发达、安全生产风险隐患点多面广的省份,对此,应急管理部门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努力防患于未然。
现场作业人员未戴安全帽等劳动防护用品,对生产原料液氯的危险特性一问三不知;由于未设置工艺控制指标,即使厂区氯气超标,也不会警报。这是今年6月11日,省应急管理厅安全生产明察暗访组来到位于狮山镇的佛山市南海恒旭化工有限公司了解到的情况。省检查组将发现的问题反馈给市、区应急管理部门后,当地随即查封有关设施,并责令该企业暂时停产停业。
江苏响水“3•21”事故发生后,危险化学品安全成为今年安全监管的重点,广东迅速采取应对措施,排查整治安全生产隐患。
目前,我省已部署开展了7轮危化品安全生产执法检查行动,累计检查危化品企业22818家次,责令停产整顿194家,立案处罚186家,搬迁企业13家,整治退出一批“规模小、管理乱、基础差、风险高”的危化品企业。我省已连续8年没有发生较大以上危化品事故。
不仅危化品领域,我省今年还着力推进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整治、重大隐患问题整改落实等情况,多次开展明察暗访执法行动,现场重点检查各地推进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道路交通、建筑施工、水上交通、消防、大型群众性活动、旅游等七类重点行业领域。特别是9月份省安委会、省应急管理厅组织10个检查组开展全省“防风险、保安全、迎大庆”安全生产综合检查,并首次建立特别防护期危化品企业值班值守机制,有力地保障了国庆期间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我省狠抓化工园区综合整治,实行清理退出、治理整顿等分类处理,年底前凡达不到“两个导则”要求的,责成地方政府取消相关化工园区、实行危化品企业“关停搬转”。
正是强化安全生产基本盘不动摇,严守每一块阵地、严把每一个环节、严查每一处隐患,我省灾害事故的发生和造成的损失明显减少,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得到有力保障。
保障支撑▶▷
机制保障科技创新提升应急管理现代化水平
今年4月,省应急管理厅、省消防总队、广州市人民政府联合举行省石油化工灭火救援实战演练。
无论安全生产,还是防灾减灾,责任的层层压实,离不开我省应急管理制度的一系列创新与保障。
“企业安全生产失信将遭遇联合惩戒,包括加大执法检查频次,依法限制参与建设工程招投标!”
为整治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责任悬空等问题,我省实行“企业黑名单”联合惩戒制度,产生强大震慑力。目前,我省“黑名单”报送数量、已公告数量都居全国前列。
地方党委、政府安全生产责任也进一步落实——今年起,广东大力推行安委会“双主任”制度,全省21个地市已全部实现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同时担任安委会主任。
广东还在全国率先实行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今年7月,广东首次向社会公布126处重大风险,实现重大安全风险公开管控、挂牌警示。
在防灾减灾方面,应急响应多头发布的问题迎刃而解——经省政府同意,省府办公厅发出通知,明确自然灾害、安全生产的15种应急响应全部由省应急管理厅统一发布,各部门只能发布行业预警。
各部门单位三防职责任务进一步明确——省防总发出《广东省防汛防旱防风总指挥部工作规则》,明确省防总44个成员单位各阶段各环节工作任务,建立了各部门协调配合机制。
自然灾害防治能力重点工程建设推进走在全国前列——省应急管理厅牵头制定并即将实施《广东省自然灾害防治能力建设行动方案》,细分了9个重点工程53项具体任务。
除了创新机制的“保驾护航”,应急管理处置还需要强有力的科技支撑,才能不断提升应急管理科技化、现代化水平。
“114家危化品企业生产和仓储情况实时监测、在线监控、可视化管理。”今年9月底开始,全省危化品安全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提前实现应急管理部要求2020年实现的3D建模、事故影响分析等部分功能。
大数据的集聚共享,有力提升灾害防御的科学化水平。省应急管理厅开发了广东省自然灾害应急指挥系统、“一键通”信息快速报送系统,统一整合接入16个部门40个方面的应急管管理信息资源,实时掌握水情、雨情、路况、地质灾害风险等情况,形成监测预警“一张图”、指挥协同“一体化”、应急联动“一键通”。
“大应急”下推进“大宣传”,加快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应急管理格局。省应急管理厅与主流媒体紧密战略合作,在南方+客户端建立“广东应急管理立体发布厅”,组建全省应急管理系统南方号矩阵;设立“广东应急广播”,打造应急管理宣传的新阵地。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当前,为适应全灾种和“大应急”的形势任务,广东正努力在应急管理领域率先突破、力争走在全国前列,并朝着“构建统一领导、权责一致、权威高效的应急能力体系,形成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平战结合的应急管理体制”的目标坚实迈进。
■一线案例
预警救援深入镇村 转移避险不漏一人
当地干部迅速转移因强降水受困的金垌镇群众。
10月10日下午,省应急管理厅召开基层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经验交流座谈会,来自广州、深圳、茂名、河源等市、县(区)、镇(街)村的基层干部和应急管理系统18名代表齐聚,就广州从化“6•13”、河源“6•10”“6•12”、茂名信宜“8•26”等几起强降雨灾害和深圳罗湖“8•28”公寓楼沉降倾斜事件应急处置进行交流和经验分享。
“村里一些年过80岁的老人都说,活到这么大年纪还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雨。通讯也断了,有的村就成了一个孤岛。”广州市从化区吕田镇副镇长李斌锋讲述了6月13日发生的那场大暴雨。吕田镇东联村村支部书记邹石安说,6月13日凌晨3时多到4时,水有1米多深,村里的包干干部就开始通知村民撤离。从化区应急局副局长潘耀东表示,此次防御强降雨,前期分析研判准确,在6月10日就提前预置的救援力量到村,否则在道路中断的情况下根本进不去,与此同时,实施“敲门行动”通知到每家每户,转移不漏一人。
深圳市罗湖区南湖街道渔邨社区工作站站长李竞回想起8月28日楼房倒塌事故的情景,仍不免后怕。“我们刚刚把人转移出来两三分钟,楼就轰然倾倒,身后瞬间土黄色的尘土四起。”而在转移之前,正是得益于社区常态化的安全巡查机制,李竞跟社区网格员一起,在巡查中已两度发现楼体出现的裂缝及震动等异常情况。随后,他们果断上门敲门劝离住户,最终赶在楼房坍塌前将楼内60余人全部疏散。
河源“6•10”“6•12”强降雨使连平县、龙川县受灾严重。连平县内莞镇显村主任黄志标早上7时刚准备送小孩上学,看见县里发布了暴雨红色预警,马上组织两委干部转移群众,特别是老弱病残的群众,手摇警报器、铜锣也派上了用场,通知大家撤离。“8点开始水涨得最厉害,9点开始通讯中断,200多名群众只能先转移到地势最高的105国道旁,随后我开车到镇,在镇干部协助下将村民转移到镇里。”
“一户四口人家,我们刚刚把他们转移出来,10分钟后他们的房子就全倒了。”茂名信宜市金垌镇镇长刘军回忆起“8•26”特大暴雨的情形,仍心有余悸。从3时到6时,金垌镇3个小时降雨量达到246毫米。信宜市先后发布暴雨橙色、红色预警和中小河流山洪地质灾害风险预警。当日凌晨4时15分开始,镇干部75人到村,与村干部一起,克服水淹道路等重重困难,协助住在高切坡、危房、易涝地带的群众迅速转移。最终243户820人于26日早晨9时全部得到及时转移。
“我们专门设有锣长预警机制。每个村都设有锣长,由村里的党员干部分片负责。”刘杰说,“如果遭遇长时间下雨,我们先大喇叭提醒,如果雨再不停,锣长就要出来敲锣了。”人员转移后或投亲靠友,或安置到镇、村两级开放的12个安置点。刘杰说,正是及时有效的预警及快速的人员转移,金垌镇在遭遇极端暴雨中跑赢了洪水,没有出现人员伤亡。
省应急管理厅有关负责人说,这多起突发事件的有效应对,深刻表明:多层级的监测预警是前提保障,打通基层工作“最后一公里”是基础支撑,完整的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体系是关键支撑,应急力量和物资的预置是机动支撑,党的领导是根本保证。
2019年10月27日《南方日报》A06版刊登
原标题:《前三季度全省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同比下降22.4%,应急管理“一盘棋”逐步实现
——粤加快实现统一高效应急管理新局面》
【撰文】谢庆裕 粤应宣
【来源】南方日报